Google adsense

顯示具有 高山百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高山百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台灣高山百岳一覽表

台灣高山百岳一覽表

我已經完成15座百岳,lesley已經完成2座百岳,小倩已經完成2座百岳

將隨時更新。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嚴選MIT台灣誌十大金曲

(片頭截圖)

雖然MIT台灣誌從2002年就開播了,當時是偶爾轉到才會收看,大約是2008年開始才會每周固定追MT台灣誌。從去年(2012年)底開始,MIT台灣誌撥出十週年特別企劃-中央山脈大縱,從北部的北一段(南湖大山)往南走,到上週日撥到南二段的完結篇,節目最後的音樂是嚮導們唱的小河之歌搭配回顧大南三、南二段的登頂畫面回顧,實在特別有感覺。結果今天上班一直聽著小河之歌和片尾曲從台北到烏蘭巴托,於是想說來選個MIT台灣誌十大金曲吧。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從桃園看聖稜線


聖稜線是指雪山主峰到大霸尖山這一段皆高於3000公尺的山頭。西元1927年(中華民國16年、日本昭和2年),日本人沼井鐵太郎首攀大霸尖山,於隔年(西元1928年)發表了"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一文提到"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相傳這就是聖稜線的名稱由來。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縱行囝仔] 電影觀後感


從小國文不好,文筆更差,尤其是抒情文更是我的罩門,所以看完"縱行囝仔"電影後也沒想要寫甚麼觀後心得,只是和lesley說說感想而已。那天男主角有請我們這些觀眾幫忙推薦一下,所以還是來寫個文推薦一下好了。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縱行囝仔] 沒辦法去南湖,來看小朋友爬南湖大山吧~~


我其實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一年可能只會進場一兩次吧。但今年底有兩部電影讓我想進場去看,一個是齊柏林的"看見台灣",另一部就是這個"縱行囝仔"。

會想看這部紀錄片的原因是內容很有意義,以下藍字為官方的介紹。

《縱行囝仔》是一部關於在中央山脈北一段--南湖大山群峰縱走的青少年,在逆境中挑戰自我,在漫長的旅途中尋找歸屬感的紀錄片。

第二個原因就如這篇的同標題所說的,短時間沒辦法去爬南湖大山,就進電影院來看小朋友爬南湖大山。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台灣四極點+1


剛好看到有人在討論台灣本島地理的四個極點,所以把之前的照片拿來整理一下。

台灣本島的四個極點分別極東的三貂角、極北的富貴角、極南的鵝鑾鼻和極西的新浮崙汕。其中極東、極北、極南沒有太大爭議,一直很固定。而台灣西岸是沙岸地形,這幾十年極西點已經從外傘頂洲換成台南七股的頂頭額汕,現在則是同樣在台南七股的新浮崙汕了。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鑽不完的箭竹林-郡大山 (Day 2)

DSC_0176.JPG 
(from ARTC 銚亨)

鑽不完的箭竹林-郡大山 (Day 2)
旅遊日期:2010年12月5日
天氣:晴
人員:jingle_tt, lukeci, 蝌蚪, blue_feather, bu, soya and ARTC的伙伴共13人,外加兩位司機大哥(卓仔 and 阿浪)

今天的行程是從郡大林道23k的望鄉工作站搭車前往32K處的登山口攀登郡大山,然後下山到南投水裡吃慶功宴。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鑽不完的箭竹林-郡大山 (Day 1)

photo 061.jpg

鑽不完的箭竹林-郡大山 (Day 1)
旅遊日期:2010年12月4日
天氣:晴
人員:jingle_tt, lukeci, 蝌蚪, blue_feather, bu, soya and ARTC的伙伴共13人,外加兩位司機大哥

登郡大山需從台21線轉進郡大林道,登山口在郡大林道32k處。從登山口登郡大山來回只需約6小時的步程,而落差約400公尺。這種一天能單攻的百岳應該早就列入我的攀登計畫裡,但它卻一直不在攀登list裡,原因就是這32K的郡大林道。郡大林道雖然可以勉強行走四輪驅動車,但沿路癲頗,除了需要有四驅車外,還要有良好的駕駛技術。這次ARTC剛好計畫攀登郡大山,我們這群geocaching獵友們就搭上順風車,一起爬這郡大山。我們的行程是第一天到郡大林道23k處的林務局望鄉工作站過夜,隔天一早再到32K處的登山口攀登郡大山,然後下山到南投水裡吃慶功宴。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走向黑色奇萊-奇萊主北 (Day 3)

photo 331.jpg

走向黑色奇萊-奇萊主北 (Day 3)
旅遊日期:2010年10月31日
天氣:晴
人員:jingle_tt, lukeci, 蝌蚪, edge, blue_feather, jing, forest and bu

今天的行程是從營地回到登山口。一般來說,都是一路下坡回到登山口,但奇萊主北這是要走個"深V",也就是先陡下然候再陡上回到登山口。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走向黑色奇萊-奇萊主北 (Day 2)

photo 195.jpg

走向黑色奇萊-奇萊主北 (Day 2)
旅遊日期:2010年10月30日
天氣:晴
人員:jingle_tt, lukeci, 蝌蚪, edge, blue_feather, jing, forest and bu

奇萊山屋位在奇萊北峰跟奇萊主山之間的稜線上。今天的行程是從奇萊山屋營地出發往北前往奇萊北峰,然後再折返營地休息後,再出發往南到奇萊主山,而晚上再仍然住在奇萊山屋營地。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走向黑色奇萊-奇萊主北 (Day 1)

photo 048.jpg

走向黑色奇萊-奇萊主北 (Day 1)
旅遊日期:2010年10月29日
天氣:晴
人員:jingle_tt, lukeci, 蝌蚪, edge, blue_feather, jing, forest and bu

前一晚,蝌蚪、blue_feather、lukeci和我下班後驅車從台北前往合歡山區,最後在合歡山莊前停車場過夜。而從台中出發的jing、jingle_tt、forest、edge則選擇在小風口過夜。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奇萊主北影片搶先看

上星期五~日,和Geocaching的獵友們走了一趟奇萊主北,雖然是累翻了,天氣非常好,景色非常漂亮。照片還沒時間整理,就先放幾張影片來嘗鮮囉。

奇萊北峰頂的360度視野。(Oct. 30, 2010)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雪山主峰、東峰、北稜角、翠池 (Day 3)

PhotoCap_PhotoCap_PhotoCap_照片 426.jpg

雪山主峰、東峰、北稜角、翠池 (Day 3)
旅遊日期:2010年6月20日
天氣:晴
人員:jingle_tt, lukeci, 蝌蚪, edge, blue_feather and bu

半夜起床上廁所,發現蝌蚪和edge也在山屋外,而天上正好是滿天星,我們三個就在外面聊天看星星,不時還有流星出現。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雪山主峰、東峰、北稜角、翠池 (Day 2)

PhotoCap_053.jpg

雪山主峰、東峰、北稜角、翠池 (Day 2)
旅遊日期:2010年6月19日
天氣:晴
人員:jingle_tt, lukeci, 蝌蚪, edge, blue_feather and bu

前一晚從GPSr上查詢得知今天的日出時間為5:06,所以心裡就決定要提早起床來欣賞369山莊的日出。在凌晨4:30時,我的手機鬧鐘還沒響,但人肉鬧鐘已經來叫我起床了,所以就到山莊外等待日出囉。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雪山主峰、東峰、北稜角、翠池 (Day 1)

大水池登山口

雪山主峰、東峰、北稜角、翠池 (Day 1)
旅遊日期:2010年6月18日
天氣:晴
人員:jingle_tt, lukeci, 蝌蚪, edge, blue_feather and bu (jing臨時公司有事,無法參加。)

雪山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不過我的登山咖們大部分都去過了,一直無法成行。這次jingle_tt兄提議去翠池,再加上把雪山當作後花園的lukeci願意當領隊帶我們上山,所以我就能一圓雪山夢。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能高越嶺西段-(Day 2:奇萊南峰、南華山)

 pic 271.jpg

能高越嶺西段-(Day 2:奇萊南峰、南華山)
旅遊日期:2010年3月14日
天氣:
人員:soya, jing, jingle_tt, lukeci, 蝌蚪, 蝌蚪嫂 and bu

今天的行程是從天池山莊出發,先登奇萊南峰再登南華山後,回到天池山莊休息,最後走能高越嶺西段回到屯原登山口。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能高越嶺西段-(Day 1:光被八表)

pic 153.jpg

能高越嶺西段-(Day 1:光被八表)
旅遊日期:2010年3月13日
天氣:
人員:soya, jing, jingle_tt, lukeci, 蝌蚪, 蝌蚪嫂 and bu

有人整天在期待我的碎碎念,於是我只好不小心碎碎念了"奇萊南華"四個字,所以我們就決定走這個能高越嶺古道西段順登奇萊南峰和南華山的行程了。

能高越嶺古道
能高越嶺古道西起南投霧社,沿著塔羅溪越過中央山脈,再沿著木瓜溪來到花蓮,全長約83公里,原本為原住民來往台灣東部和西部的捷徑。日治時期,日本人重新整修拓寬為理蕃道並在沿途設有分駐所,台灣光復後,台電興建東西向的輸電線路,於是能高越嶺古道變為台電的保線道路。原本國民政府計畫在原本的能高越嶺古道的基礎上修築台14線橫貫公路,但由於古道通過中央山脈的路段地質過於破碎,無法修築公路,所以屯原到銅門這段能高越嶺古道才能保存至今。

奇萊南峰:
奇萊南峰海拔3358m,百岳排行第41號,山頂有一顆二等三角點第1469號。一聽到奇萊山,大家都會想到黑色奇萊,不過黑色奇萊是指奇萊主山和奇萊北峰,而奇萊南峰可是一座容易親近的百岳喔。

南華山:
南華山又稱為能高北峰,海拔高3184m,百岳排行第71,山頂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第5942號。南華山和奇萊南峰皆以草原景觀著稱。

雲海保線所:
雲海保線所位在能高越嶺古道4.4K處,海拔高2360m,日治時期為尾上駐在所,光復後台電改為雲海保線所。

光被八表、利薄民生:

當時台電完成東西向輸電線路後,立碑於能高越嶺古道的中點-能高鞍部,上面有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所題的"光被八表"(正面、面東)以及"利薄民生"(背面、面西)八個字。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羊頭山殘雪行

dsc 075.jpg

羊頭山殘雪行
旅遊日期:2010年1月16日
天氣:晴
人員:lukeci, 蝌蚪 and bu

羊頭山位在花蓮縣秀林鄉,海拔高3035公尺,原為百岳的老么,重新丈量後,在新的百岳排序裡排行第96,不過大家還是習慣稱它為百岳的老么。雖然是老么,但羊頭山一點都不好惹,從慈恩隧道旁的登山口開始算起到羊頭山頂有4.1公里的路程,卻要從海拔2050爬升到3050公尺,將近1000公尺的落差。

登羊頭山,一般有兩種走法,第一種是畢祿、羊頭縱走,第二種就是從慈恩隧道登山口單攻羊頭山。而我們這次就是選擇從海拔2050m的慈恩隧道登山口登羊頭山。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合歡畢祿行-畢祿山 (Day 2)

DSC 232.jpg
(南湖大山,20091101拍攝於畢祿山頂。)

合歡畢祿行-畢祿山 (Day 2)
旅遊日期:2009年11月1日
天氣:晴
人員:bu and 蝌蚪
今天的行程是從登山口營地出發登畢祿山,再回登山口營地吃中餐、整理裝備,最後再踢9k的林道回820林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