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ense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Embedded USB2 (eUSB2) - 嵌入式USB2

USB2是21年前(西元2000年)所制定的規格,其介面電壓為 3.3V。當時最先進的製程為180nm(0.18um)其core device為1.8V,IO device 為3.3V或5V。經過20多年後,現在最先進的製程為3nm,其IO device為1.2V。

下圖是半導體製程和其IO device操作電壓的關係圖。我們可以發現從5nm的製程開始,只提供1.2V的標準IO device,即使考慮過壓設計(over-drive),也只能讓IO device操作在1.5V而已。所以3.3V的介面(如USB2)要在先進製程實現是非常困難的,也不切實際的(註一)。

eUSB2是embedded USB2的縮寫,為2018年時,USB-IF所提出的USB2補充規格,目的就是要提供先進製程裡高階SOC的USB2解決方案。eUSB2為1V或1.2V的介面,而其控制協定(protocol)相同於USB2,因此很適合在只提供1.2V或更低壓 IO device的製程下實現,如5nm、3nm。此外,1V/1.2V的eUSB介面也利於低功耗設計(low-power),更適合行動裝置的應用。


如下圖,eUSB2可以分成三種應用。第一種為host和device直接用eUSB2相連。第二種是host提供eUSB2經由repeater和Type-A/C接頭與USB2的device相接。第三種是提供eUSB2和USB3/4,經由repeater和Type-C接頭與USB3/4的device相接。

1. eUSB2 to eUSB2
第一種是SOC和周邊IC直接用eUSB2相連,如手機CPU和藍芽IC相連,由於eUSB2的低壓特性,可以大幅節省整個(如手機)系統的功率消耗。

2. eUSB2 to USB2
第二種是SOC提供eUSB2介面,然後經過中繼器(repeater)把eUSB2訊號轉成3.3V USB2的訊號,再透過Type-A或Type-C與周邊裝置(如滑鼠)連接。

3.  eUSB2 to USB3/4
第三種是SOC提供eUSB2和USB3/4,其中eUSB2經過中繼器(repeater)把eUSB2訊號轉成3.3V USB2的訊號,然後連接到type-C,而USB3/4直接連到Type-C提供完整USB的解決方案。


eUSB2的優點
相較於3.3V的USB2介面,低電壓(1V 或1.2V)的eUSB2介面,非常適合低功耗的系統。並且也解決了在5nm以下的先進製程設計提供USB2的大問題。此外,控制協定(protocol)相容於USB2,易於轉換設計。

eUSB2的缺點
如需外接到Type-A/C的接頭,必需要有額外個中繼器(repeater),增加了成本。但可以把中繼器整合在周邊IC ,如USB-PD或WIFI等不需要用5nm/3nm製程的IC裡。

結論
eUSB2提供了先進製程裡高階SOC的USB2解決方案,並且更適合低功耗的應用。目前市面上5nm/3nm IC是提供eUSB2,還沒有直接提供USB2。此外,目前IP vendor 也是在5nm/3nm製程提供eUSB2的解決方案。所以在先進製程用eUSB2取代USB2是蠻明顯的趨勢。像 5V介面一樣,3.3V也漸漸退出先進製程的晶片裡。


相關文章、連結:

名稱霧煞煞的USB規格

https://www.usb.org/


2021/12/24 updated:
最近終於聽到一家公司有用5nm的製程來硬做3.3V的介面。持續觀察中。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